「我覺得你們兩個是『就算無法阻止大洪水,但仍然不會忘記其中重要的事』的那種人。」
這是我看伊坂幸太郎《魔王》底心裡最覺得受用的一句話。在《魔王》裡面,伊坂藉第一人稱的敘述來表示對小說中各種詭譎發展的情勢展現出一部分人的思考和反應。小說中的魔王可以直指裡面與墨索里尼高度相似、受到眾人關注的犬養,但又指的是那些歷來操弄過人民意見的政治家、在位者、宗教演說家等等;在讀《魔王》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起來那個一樣要拯救地球的熱血中年人:遠藤賢知,和他的夥伴們,漫畫中他們屬於一些知道真相並且不願意無感地選擇盲從的人們,對於盲目的信仰者來說,他們是麻煩人物。
他們的一舉一動會讓人們的信仰產生裂縫,而那些缺口會讓反動的力量緩慢地滲入,像液體一般。《魔王》一書中,液體也是作者一個常用的意象,原本緩緩流動進而逐漸包融、鼓動甚且令人不得不隨波逐流的一種強烈驅力。就像小說裡面經常提到的那樣,那些來自四面八方可能只有一些微小不同的意見(或者已經被簡單同化過了)會逐漸集中然後形成一股力量,有時候你連想推開它/他/她/牠都會覺得自己辦不到;而實際上被洗腦(或者說經過個人的基本認定,覺得這樣的理由和決定對自己並無害處)過後的意見都是更加堅實的,一但有人開始去做,自己也不免被牽著走,或者是像一些頭腦比較清醒的公共意見發起人,他們瞭解自己到底在做什麼,而且也確實發現到眼下有一些人是跟著自己的意見在走,或者說是:流動。這群人的力量可以產生一定的影響,推展到極致,他們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當然這邊的意見或許受到《20世紀少年》漫畫裡那可怕世界觀的影響,但我覺得這樣的狀況還是可能發生,於是我想到搖滾樂,歷來最有影響力的歌手們不都是可以帶動幾萬、幾十萬人的力量嗎?因此,小說中就出現了類似《20世紀少年》裡遠藤賢知一派這樣的人物:安藤和他的弟弟、弟媳。安藤作為一個清醒的、不斷察覺到電視和各種媒體訊息不對勁的人為此要和逐漸爬上頂峰的犬養做一次正面對決,但他失敗了,在經過同為超能力者的酒店老闆知道他的意圖之後。第一段故事在安藤莫名感受到強烈痛苦的腦溢血死亡後結束,留了一小段光明的尾巴。
緊接而來(其實也沒這麼緊湊,故事開頭是在極寧靜的住家內)敘事的主角改變,弟弟(遠也)的老婆(紗織)以一個較為單純但實際善解人意的角色登場,故事場景在安藤過世的五年以後,犬養從在野黨主席轉而成為重要的首相,時序推移,自從安藤死後兩人就過著沒有電視的生活,對於社會現狀也基本是透過一起上班的同事閒暇之餘的聊天討論而來,因此小說第二段加重了身處在那個時代裡人們的意見,透過眾人對某個主題(是否修憲)進行多重的討論、爭辯來表明當下的人到底爭的是什麼問題。不過越到後頭安藤的影子越發明顯地出現在兩人的生活各角落,「用用你的腦」這句話甚至出現在犬養首相的電視發言中,因此看到這個片段的當下我不禁想到是否作者刻意安排了安藤各種形式的再現,以至於那根本就是小說第一段裡才出現的腹語術的內容直接演示,使得犬養再度遭到眾人非議;又或者,如同酒店老闆所說,這世上還有其他會操弄腹語術的人,而他/她也同時無法容忍墨索里尼式的法西斯集權?
上面的提問小說沒有詳細交待,但可以隨人遐想。小說中的大洪水(群情激憤、全民公敵、被煽動以至於圍觀破壞、即使不知詳情也要隨口唾罵嘲諷等等)或許勢在必行,也行之有年,但我覺得這部小說中好看的地方在於,他真正地給了你一個提示,表達政治、社會、生活的運行可能會是怎麼一回事,而身處其中的人們有可能會用怎樣的方式去面對;但他確切地提出,不要盲從不要狂熱,並且去思考那個決定後面會有哪些影響,而不是在事後又跟著其他意見浮沈,覺得自己總是被害者之類。另一個重點是,即使在兇猛的大洪水之中,必定會有人像堅毅不搖、扎根結實的大樹一樣,不會逃走,也不會輸。
BloggerAds廣告聯播
- Mar 08 Thu 2012 00:31
伊坂幸太郎《魔王》讀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